黑耀镜の恶魔城

查看: 3716|回复: 10

全中国神秘动物大搜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 22: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1闪灵
它是发生在云南原始森林的一个真实事件:500年前,生活在那里的一种异常凶猛的动物——闪灵(音译)突然间灭绝了,起因是传说它的生殖器有异乎寻常的壮阳药效,贪婪的商人们于是蜂拥而至,疯狂地猎杀雄性闪灵;几年以后,剩下的最后一只雌性的闪灵孤独地死去。不久,当地发生了很多天灾人祸,人们认为那是闪灵的报复。他们开始忏悔,并编成故事记录在经书里。500年后的今天,传说有人在森林中又见到闪灵,当地人大喜过望。为防止消息泄露,他们依照经文中的教导,彼此约定决不外传
2雪人
最早宣称见到雪人踪迹的西方人是英国军官LA·沃德尔,那是1889年,他在攀登喜马拉雅山脉东北部一座雪山时,在海拔5100米的地方突然发现一个深深的大脚印。跟随他的夏尔巴搬运工告诉他,这是“夜帝”的脚印,那是种凶猛的雪人,在饥饿的时候可能会袭击人类。在之后的50年里,又有3个西方人宣称在攀登雪山时,在不同山区看到了雪人脚印。不过这些目击者的描述并
不足够让人信服,直到1951年,著名的“冰镐和脚印”照片面世,人们才逐渐相信,在茫茫雪原上的确存在有一种身形巨大、能够以两足直立行走的大型动物。照片是著名登山家艾瑞克·西普顿(EricShipton)拍摄的,当时他和同伴在雪地里看见一串巨大脚印,赶快拍照。拍摄时他把自己的冰镐放在一旁,以方便对照脚印大小,照片上的脚印大概有33厘米长,20厘米宽。西普顿一直跟着脚印走了约2公里,最后它消失在硬冰里。1997年,几个专家再次对这张照片进行真伪鉴别,仔细研究后,专家们一致认为,照片绝对不是伪造的。
  “冰镐和脚印”使西方探险家对雪人的兴趣达到痴迷的程度,不久,一个美国人来到雪山孤顶上的一个藏庙,问庙里僧人是否见过雪人。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答案,但是他偶然发现寺庙里供奉着一个类似头盖骨的奇怪物件。
  寺庙的僧人说,这件东西已经在这里供奉了超过100年,不过在美国人的再三哀求下,他们还是把这“宝贝”送给了他。1961年,“宝贝”来到美国大陆,很多神秘动物学家研究之后认为这是雪人的头盖骨。
  1975年,波兰一个登山队从尼泊尔南侧攀登珠穆朗玛峰,夜晚,登山队员正在帐篷歇息时,一张巨脸竟伸进帐篷,头上和脸上长满长长的棕红色毛发。队员惊叫一声,那直立的怪物迅速逃走。
  1986年,意大利著名登山家莱因霍尔德·梅斯纳也宣称看到了“雪人”。
  梅斯纳在登山界的地位有如迈克尔·乔丹在篮球界的地位。1986年,他一个人来到喜马拉雅山。那是一个黄昏,他正在爬一个陡峭的长满茂密树木的山坡。突然,他听到前面发出“沙沙”的声音,猛地抬头,他吓出一身冷汗:一个又大又黑的怪物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个家伙似乎在同一时间也发现了他,转身跑进丛林里。梅斯纳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那个黑家伙有时候像人一样直立着,但却比任何人都跑得快,无论是树枝还是沟壑都不能使它慢下来。它不停顿地向丛林深处跑去。梅斯纳跟在它的后面,它足有2米高,长得异常强壮,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行走速度。借着月光,梅斯纳发现,它有着浓密的头发,腿稍短,胳膊却很长而且很有力量。不知为什么,那个家伙突然发出愤怒的嘶嘶声,梅斯纳甚至看到了它的眼睛和牙齿。眼睛很小,但很亮;牙齿很白,与黑黑的脸皮形成强烈反差。它对着梅斯纳呲牙咧嘴,足足有几秒钟,也许看到梅斯纳毫不退让,就转身跑进树丛中。此时,梅斯纳才突然想到:雪人!这肯定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雪人!
  目睹雪人后,梅斯纳放弃了到其他地区登山的计划,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喜马拉雅山和周围地区,目的只有一个———寻找雪人。不过在12年的寻访和研究以后,他得出结论,认为雪人并不神秘,只是生活在雪山上的棕熊。梅斯纳并不是第一个指出“雪人是熊”的人。早在1939年,一个名叫埃恩斯特的人按德意志帝国的旨意率领一个秘密任务小队到达西藏,煽动西藏武装反对英国。埃恩斯特也得出了与梅斯纳相同的结论。埃恩斯特说,当地人神秘地告诉他,山上有一个“雪人”,生活在山洞里,埃恩斯特不以为然,提着枪找到那个“雪人”并把它杀死了,原来只是一只巨大的藏熊。
  可是那些在雪地上的大脚印是怎么回事?这可是两条腿的大动物留下的,难道棕熊也会像人一样两条腿走路吗?梅斯纳经过多年的考察发现,这些大脚印就是大棕熊留下的。熊的确是用四条腿走路,但与其他种类的熊不同,它的两只后脚掌正好踏着两只前脚掌留下的脚印,留下的脚印看起来就像是两条腿的动物走出来的!即使是西普顿拍下的清晰照片,也不能证明那就是雪人留下的,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照片并不能证实足迹就是来自于某些未知的动物。那些脚印看上去倒很可能是一种猴子或者棕熊走过的痕迹。他们注意到在雪中的足迹,被太阳照射后溶化,可能改变了形态并且变得更大。
  这样的说法能被神秘动物学家和其他对雪人感兴趣的人接受吗?恐怕很难,很多专家仍认为,雪人可能是存在的。它可能是巨猿的后裔,甚至是连接猿与人之间的缺环。神秘动物学家之后找到了有关雪人存在的新证据。在Altay山,人们在永久冻土层发现了一截被冰冻并保存完好的“带毛胳膊”,这其实是一截肢体,很像类人猿的前肢。据科学家们研究,它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对“胳膊”的DNA检测给出了让人吃惊的结论,“胳膊”的主人尽管没办法确定身份,但是可以证实,不是熊而是人类的近亲,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2001年,又有了更新的发现,在Bhutan山,人们找到了一根长长的红色毛发,这有可能是雪人的毛发吗?牛津大学的专家布莱恩对毛发进行了DNA研究,他的结论是,毛发的主人是个谜,因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和人类有血缘关系的任何灵长类动物!
  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雪人的存在,但是也没有办法证明它并不存在。或许它生存在喜马拉雅山上部的一片冰天雪地中,那里寸草不生,一片荒芜,那里也没有人类的足迹,它会发现那里才是它安全的避难所;或许它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成为人们对那片净土的向往和寄托。
3野人
<P>
<P>野人top——是世界四大谜之一,“野人”这个称呼,为群众习惯语,由于目前还没有捕捉到活的个体,也没有取得完整的标本,因此,一些科学工作者称之为“奇异动物”。
    神农架野人历史上流传之久,三千年以前的古藉中早有记载。在神农架山区,目击野人的群众干部达数百人之多,群众看见的以红毛野人为最多,也有麻色和棕色毛的,有少数目击者甚至撞见过白毛野人,从目击者讲述的情况中,有的看见被打死的野人,有的挨过打,有的看见野人被活捉,有的被野人抓后又逃了回来,还有人看见野人在流泪,也有野人向野人拍手表示友好,直到1976年5月14日,神农架林区的6位干部在椿树垭同时见到一个红毛野人后,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从197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科学考察队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了多次的考察。考察中,发现了大量野人脚印,长度从21厘米到48厘米,并灌制了数10个石膏模型;收集到数千根野人毛发;在海拔2500米的箭竹丛中,考察队还发现了用箭竹编成的适合坐躺的野人窝。神农架野人是神农架山区客观存在的一种奇异动物,虽然已初步了解到这种动物活动地带和其活动规律,但要揭开这千古之谜,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考察,神农架旅游委员会已将野考作为一项旅游项目。
    野人毛发对搜集到的野人毛发,科学工作者从光学分析鉴定到镜制片鉴定,从对毛发微量元素谱研究和微生物学测试等,各项研究所取得成果表明,野人毛发不仅区别于非灵长类动物,也与灵长类动物有区别,有接近人类头发的特点,但又不尽相同。参加研究的科学家认为,野人属于一种未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
    野人脚印科学工作者对野人的脚印的观测研究表明:在神农架所发现的野人脚印与已知的灵长类动物的脚印无一等同,比人类的脚落后,比现代高等灵长目动物的后脚进步。两脚直立行走,可确信一种接近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存在。
    野人的粪便最大的一堆重1.6公斤,内含果皮之类的残渣和昆虫蛹等,可推想其食物结构,最令人惊叹的是野人窝,它们用20多根箭竹扭成,人躺其上,视野开阔,舒服如靠椅,经多方面验证,此绝非猎人所为,更绝非猴类,熊类所为,它的制造与使用者当然是那介于人和高等灵长目之间的奇异动物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2 11:09:4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P><B>4新疆喀纳斯水怪</B></P><P>
</P><P><P>  经过漫长的冰川期,在阿尔泰山西北部的峡谷中,留下了一弯月牙形的湖泊———喀纳斯。20万年以来,喀纳斯一直笼罩在与世隔绝的迷雾之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护林员来到了这里,一个隐匿已久的秘密才公之于世。
  喀纳斯湖呈月牙形,人们习惯把湖区划分为一道湾、二道湾、三道湾和四道湾,湖的最北端又叫湖头,这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一次,一名叫金刚的护林员到湖头的林区去巡视,当时他把船拴在岸边,从山上下来的时候,突然在湖面上看见了一个漂浮的物体,这个物体和船的距离约有四五百米远,初步判断长度有船的两倍。</P><P>--&gt;  他们看到这个物体只露出了一个黑色的脊背,一直在缓慢地移动,由于天色已晚,渐渐就看不清楚了。</P><P>  两年之后的一个夏天,金刚再次到一个护林站去,下午四五点,当他无意中向湖面上望去的时候,突然又看到这个似曾相识的东西。</P><P>  然而当他把这件事告诉当地的一个老人后,却遭到了严厉的训斥,那个老人似乎对水中的怪物了如指掌,却叮嘱金刚不许外传。老人属于湖边一个特殊的部落,他们称自己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部族老人们一直认为喀纳斯湖中有一个怪物,而且被尊称为湖圣,是他们的保护神。</P><P>  仝保明是喀纳斯湖上最早的汽艇驾驶员之一,一次驾船在湖面上巡视,突然一个巨浪打来,船猛烈颠簸起来,在惊慌失措之中他看见一个黑色的物体在巨浪下摆动着,迅速消失了。</P><P>  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两个勇敢的猎人决定去捕捉一个水怪。然而,他们却在水怪最常出没的地方消失了。</P><P>  新疆大学生物系的黄人鑫教授,是最早关注喀纳斯水怪的专家之一,他认为喀纳斯水怪很可能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误判,比如说水面上的浪花、浮游生物和漂浮的枯木等等。如果说目击者看到的的确是某种水生动物,黄人鑫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鱼,一种体型非常巨大的鱼。但排除以上所有假设,喀纳斯水怪有没有可能就是人类还没有发现的一种怪兽,一种类似史前巨鳄或恐龙的庞然大物呢?</P><P>  新疆环境保护科研所的专家袁国映,查证过新疆的古生物种群,在喀纳斯附近并没有找到恐龙遗迹,况且恐龙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而喀纳斯湖只有20万年的历史,这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毫无联系。当然袁国映也不排除一种极小的可能性,是否有远古的某些遗留物种经过迁徙,在喀纳斯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了呢?</P><P>1980年,由自治区政府牵头,多家科研单位组成的喀纳斯综合考察队成立,虽然寻找水怪并没有写进日程安排,但这正是每一个考察队员心中的渴望。</P><P>  负责陆地动植物调研的队员们,陆续发现了一些罕见的动物品种,比如阿勒泰林蛙、胎生蜥蜴、白化熊。</P><P>--&gt;  白化熊并不是人们熟知的北极熊,而是一种特殊的变异品种。这突然给考察队员们一个启示:在喀纳斯湖底是否也有一种普通的水生动物,经过特殊环境的异化,而变得巨大凶猛了呢?</P><P>  与此同时,在新疆罗布泊荒原的另外一支考察队,传出不幸的消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P><P>  考察队员们为寻找到水怪,便在湖面上布置了一个上百米长的大网,可到了第二天早晨,大网消失得无影无踪。考察队员们第一个怀疑的是,是不是水流把它冲走了?就顺着湖水往下游寻找,结果找了两天一无所获。是不是湖区的牧民把网偷走了?但牧民对他们都很友好,这种可能性似乎也很小。</P><P>  三天后,在撒网处上游两公里的地方,有人无意间发现了这张鱼网,拖上来后已被搅成了一团,还撕开了一个大口子。</P><P>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水怪所为?遗憾的是,经过1980年3个多月的考察,这个谜底一直没有揭开。时间一晃到了1985年,为在喀纳斯成立自然保护区,一次大型的综合性考察再次成行,黄人鑫和袁国映也分别作为领队前往。</P><P>  当时新疆大学考察队的总指挥是生物系的向礼陔教授,一天早晨,他发现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涌起一个巨大的浪花,而浪花下面,渐渐显露出一条巨型红鱼的影子!那条鱼估计有10米长,很快就又沉入了水中。</P><P>  向礼陔回到营地后,立刻发布了这个消息,大家纷纷跑到喀纳斯湖西侧山顶上一个叫观鱼亭的位置上去观看,果然发现湖面上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红色的斑点,专家们还拍摄了照片。</P><P>  借助于望远镜,考察队员们基本上都肯定那些红色斑点就是大红鱼。事后,人们对照片进行了分析,将水面上的斑点和岸边的树木做了比较,发现最大的斑点长度约有树高的2/3,而湖边主要生长着西伯利亚落叶松和桦树,它们大多高15米以上,照这样估算,湖中的大鱼可能有10米长。</P><P>  专家们认为这种估算方法并不科学,而且水中的物体通过光线折射也会造成误差,最好的办法就是捕捉到一个实物。</P>
<P>发现大红鱼后的第三天,向礼陔和黄人鑫用一个特大号鱼钩挂上一只大羊腿作诱饵,一根长约2.8米的原木作浮漂去钓鱼。</P><P>  没过多久,他们就看到水面下影影绰绰有鱼游过来,但没有一个咬钩,只是看见有一条大鱼经过浮漂旁边并排游过去,长度大约是浮标的三倍,也就是说那条鱼将近9米长。</P><P>--&gt;  根据1980年和1985年考察队两次捕捞情况,喀纳斯湖中大致有8种鱼类,除去小型的食草性鱼类,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4种鱼身上,它们分别是江鳕、北极茴鱼、细鳞鲑、哲罗鲑,通过反复比较和研究,大家一致把焦点投向了哲罗鲑。</P><P>  首先,哲罗鲑在繁殖季节,皮肤呈红褐色,其次哲罗鲑也是以上四种鱼中最凶猛、体型最大的。从已经捕捞上来的一条长约1.45米的哲罗鲑标本来看,这种鱼体形狭长,头部扁平,满嘴都是锋利的牙齿,即使在上下腭和舌头上也布满倒刺,咬住食物,食物很难逃脱。</P><P>  在和诸多“水怪”目击者求证后,他们大多认为看到的东西很可能是大鱼,水中的黑色影像正是鱼的脊背。</P><P>  不过,即使是把喀纳斯水怪认定为哲罗鲑大鱼后,仍有一些疑问难以解释。首先,迄今为止从喀纳斯湖中捕捉到的哲罗鲑长度还没有超过3米的,无法证明湖中会有10米长的大鱼,另外,喀纳斯湖是否有供巨型鱼存在的生态条件?哲罗鲑属于鲑科鱼类,鲑科鱼类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繁殖季节的洄游,而喀纳斯湖是一个过江湖泊,它的上下游河道都比较狭窄,尤其是和湖区相连的部分,大多是一些乱石浅滩,大鱼是如何通过的呢?</P><P>  2003年9月27日下午7点左右,赛力克和同事坐着汽艇去湖面巡视,汽艇行至二道湾,轰然一声掀起了一个巨浪,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跃出水面约20米左右……</P><P>  这一幕把人们拉回了十几年前的那场争论,曾经做出的一些猜测,现在突然变得支离破碎,但这至少说明,在喀纳斯湖里的确有一个庞然大物,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它却并没有消失……(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发现之旅》栏目) </P><P>5驴头狼</P><P>神农架地区曾有一种奇异的动物——驴头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钱国桢教授和刘民壮教授,对此作过调查。这种动物体长1米到2米,高1米多;头部像驴,身子像狼;尾巴细长,皮毛灰白色或麻色,叫声似驴子,常袭击家畜,饿极时也吃人;足迹似狗或狼,但要大一倍左右。专家分析,距600万年前,在马科动物进化过程中,曾有一类爪蹄兽类叫犷,在300万年前来绝,驴头狼可能与之有亲属关系。但现在驴头狼已非常稀少,难以对之进行科学研究。</P><P>6汉墓里的神秘动物 </P><P>  不久前,山东洛庄汉墓新发现了一个动物陪葬坑和两个祭祀坑。主持发掘工作的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崔大庸说,这次新发掘的陪葬坑中有近百具动物骨骼,数量之多、种类之繁为全国首例。其中,还有两种不明动物的骨骼尚待鉴定。为什么殉葬坑里有100多具动物的骸骨。这两种不明动物到底是什么呢?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刘庆柱研究员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崔大庸博士。</P><P>  据崔大庸博士介绍说,这个动物陪葬坑是在2001年国庆节之后开始挖的,编号为34。也就是开挖以来的第34个坑。这个坑属于家畜类陪葬坑,此坑内动物种类和数量之多实属罕见,这对研究汉代王陵制度和中国的动物学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这个坑与9号坑(即马坑)相近,在东墓道南侧20米,南北长约25米,宽1.8米,深1.9米。目前发现了100多具动物骸骨。这些动物骨骼摆放得错落有致,其中有羊、兔、野猪、狗的骨骼,另外还有一些不明小动物的骨骼集中摆放于墓坑南端。仅羊骨就有40余架。据发掘队副队长房道国介绍,陪葬动物以羊骨为主是因为羊在汉代有吉祥如意之意。“据我们的初步判断,这些不明动物属于啮齿类,比如像兔子之类的动物。但是,我们还需要请专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以了解这些动物的种属、性别等情况。”崔大庸肯定地回答。</P><P>  用动物陪葬,洛庄汉墓不是唯一的。在以前的考古发掘中,就曾经发现不同类型的动物陪葬。据刘庆柱研究员介绍,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的墓里就曾经发现过有犀牛的骨骼,这种动物极有可能是外国进贡而来的;而且最近的陕西汉昭帝平陵就出土了一些随葬的动物骨架。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发现了大量的骆驼骨架,它们是陕西省乃至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骆驼。</P><P>  骆驼原产阿拉伯、中亚细亚和我国北方沙漠地区,中原地区直到汉武帝时还把骆驼叫“奇畜”,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才将骆驼带入中原。另外,还有汉武帝茂陵,据史料记载,当时也埋了不少珍禽走兽,还有鱼鳖、犀牛等。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偏早一点的先秦,随葬的一般以狗居多,其他动物倒是没有多少。至于最近在秦始皇陵墓发现的青铜仙鹤,并不是真正的动物,仅表达了秦始皇的长生不老的愿望而已。</P><P>  用动物陪葬,如唐高祖李渊的墓,刻有“怀远之德”,意味着外国使者向大唐进贡珍禽走兽,表示中外友好关系。另外,把生前喜欢使用的东西带到墓里作陪葬,表示一种死后也要享受这些东西的愿望,这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反映。</P><P>  至于这些动物当时怎么被杀,选用什么动物等方面的问题,至今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比如看骨骼呈挣扎状,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是怎么埋的。其他,没有明显的保留死前的异常状态,就不大好分析。</P><P>  那么洛庄汉墓的动物随葬的意义何在呢?崔大庸认为,这不可简单一言以蔽之。一方面,墓主生前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到另一个世界去,那么这些家畜是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有祭祀的目的。如第35、36号坑,便具有明显的祭祀意义。第35号坑出土了诸如羊、鸡等动物的骨骼,但是这些骨骼都是这些动物身上某一部分的。如羊就仅仅有大腿骨。这种比较零散的骨骼象征着当时的祭祀情况。而出土的马坑,则是显现了主人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因而它们与家禽的随葬作用完全不同。古代陪葬车马习俗始于商代,先秦和西汉尤为盛行,西汉晚期逐渐消亡。古时,随葬车马代表着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财富,不同身份的人随葬的车马类型、数量及装饰有着严格规定。在先秦和汉代考古中,一般国王一级的墓都随葬3辆大车。马的数量最高规格为每车6匹,但截至目前还没发现过(秦始皇陵随葬的也是4马的车)。洛庄汉墓这座大型马车坑的发现,从各个方面证明了该墓规格之高,确属王墓。由于该墓年代久远,这3辆大车应是目前为止国内汉代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陪葬马车。此外,众所周知,西汉初年,物资非常匮乏,连皇帝的马车要选同样颜色的4匹马都很难。而墓葬年代为西汉初年的洛庄汉墓马车坑被打开后,坑内却赫然排列着3辆大车和12匹马,墓主人生前地位如何显赫不难猜出。</P><P>7</P><P>汗血马</P><P>在中国历史上,“汗血马”曾经数次引入。引马的过程保持了我国西行商路的通畅,也促进了国内马种的改良。但是,近代以来,“汗血马”在中国似乎消失了,至今也没有流存下纯种的汗血马。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著名马匹研究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王铁权研究员认为,在引入“汗血马”时要软硬件兼备,以往的几次引马都是只引入了硬件,也就是马匹,但在软件方面有所欠缺。譬如,纯种的阿哈尔捷金马的饲养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条件,那就是系谱登记制度,土库曼斯坦人特别重视这一点。因为这是保存纯种“汗血马”种群的必要条件。有了系谱登记,调查和了解“汗血马”的分布情况就变得十分方便。此外,在养马的技术、对马的调教等方面,土库曼斯坦也是非常重视,如当地人很讲究对“汗血马”也就是阿哈尔捷金马的“舞步调教”,而这些属于软件方面的管理方法国内都没有同时引进。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教授孙运孝认为,“汗血马”运步具有如下特点:其慢步有弹性,快步自由,跑步轻快而步幅大,运步优美,跳跃轻松,乐感很强,是最好的体育用马。而历史上引入中国的“汗血马”都被简单地当作代步工具了。
  
  此外,在“汗血马”的食物上,国外讲究用苜蓿和优质麦子、人工干草混合饲养,但在中国,这种宝马也只有混于马群食用普通的草类了。
  
  据了解,中国历史上曾经先后3次从中亚引进“汗血马”,但至今地产的纯种“汗血马”却没有一匹。
  
  第一次大规模引入“汗血马”是公元101年,汉武帝从当时的大宛国引入3000匹“汗血马”,到达中国后只剩下1000匹了。1952年,我国从前苏联引入101匹好马,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今年6月引入的12匹是第三次引入。</P>

附件1208.png
附件1209.png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P>太多了一帖发完老说错误</P><P>就分了两部分~~</P><P>勿怪</P>

附件1210.png
发表于 2004-10-1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老喜欢看类似帖子的说。。。[em17]</P><>S:这么长分2次已经老不错的了。。。。[em05]</P>
发表于 2004-10-1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有这个哦,长见识了,那么有没有麒麟,火麒麟呢?

发表于 2004-10-2 0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漏个天池水怪,偶音乐老师亲眼所见※还漏个文波湖怪……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堇</I>在2004-10-1 23:59:04的发言:</B>
有这个哦,长见识了,那么有没有麒麟,火麒麟呢?</DIV>
<P>呵呵~~好象没有呢
<P>有的话抓只来给你玩~~~</P>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P>我搜集的就这些了</P><P>大家还想到什么欢迎添加~~</P>

发表于 2004-10-2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8-8 13:08 编辑 <br /><br />好……好……棒,有没有什么比较可爱的呢,名字好听点的?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主页

GMT+8, 2024-12-18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 CVCV.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