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8-13 01:51 编辑 <br /><br /> 恐怖片卖的是心理战术,贵在出其不意,看似无形实则有形,若即若离。看恐怖片有四个阶段:
初级阶段很怕,看的时候不断的尖叫,捂眼睛。因为平时没见过那么多可怕的东西。
中级阶段不怕,因为看到一定程度,恐怖场景多半雷同,手法类似,看到上面知道下面要出现什么场面。没有了出人意料,自然不怕。
高级阶段,看什么都怕。一般在中级阶段时,突然看了部手法很特别的片子,达到的。症状为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晚上回家,开门就觉得有黑影。开电视,总觉得里面人要出来。这个阶段很难突破,想突破不仅要天生的胆量配上无神论,还要机缘巧合。
最高阶段,真正的无我,豁然开朗,觉得什么都不可怕。有高人教导曰:“如果你看到很怕的时候,就想其实这些鬼旁边都站着摄影师,打着灯光。就会觉得没什么了。”这个境界,对于看电影容易入戏的人来说很难。
按恐怖片的产地来分:
1,首推日本,靠情节环境渲染,色调昏暗。细节描写很多,感觉很真实,题材多半贴近生活。喜欢每片段标上发生的日期时间,以增强真实感。里面的鬼多半到最后才出现,而且不是特别外型恐怖,很少青面獠牙。没有大型流血场面。里面主角自救意识很强,知道遇鬼后都是自己想办法解救。(多半是找到尸体,然后安抚鬼魂)
代表:《午夜凶铃》,新近的《鬼来电》。
恐怖效果:后遗症式。适合几个人深夜在家里看。电影院人多的时候,感觉不是特别恐怖。看后一天至两天没有奇特的感觉,之后恐惧感越来越严重,因为片子情节生活化,手法细腻。会觉得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无时无刻把身边场景往片子情节上套。恐惧持续时间较久,属于发自内心型。
2,其次香港,一般有搞笑内容,喜欢在恐惧场景出现前,来些搞笑片段或者言语。这是港片商业化的惯例。多喜欢出现主角被鬼追赶,但是找不到出路,让观众产生压抑感。在开水龙头时,习惯流血,开门时习惯看到鬼。长发人物背对着你时,多半转身是一张七窍流血或者眼大如铜铃的脸。最后总有个得道高人出现,号称XX天师,一般是主角朋友的七大姑八大叔。此高人一般法术古怪,有时有点傻气比较搞笑,开始总是震不住鬼,后来多亏有祖传的某某宝贝终于大公告成。里面血腥场面较多,靠视觉制造恐怖。
代表:《生人勿近》,《阴阳路系列》,《烧碳凶咒》,《大头怪婴》,还有很多不记得了。还有一部,是四个故事,一个比一个不恐怖。但是非常感人,看到最后不少MM不是害怕,而是感动的哭了。
恐怖效果:当场发抖式。港片的恐怖,要么就不可怕觉得俗套,要么当场尖叫连连。这个在人多的电影院,听一片尖叫声,互相影响效果更佳。但是没什么后遗症,顶多之后两三天内还能害怕,久了就淡化了,没有发自内心的恐惧。
3,最次美国,我。。。。什么都不多说了,根本不恐怖,只能让我发自内心的恶心。几乎每一部都是血糊糊的,不是好好的头掉了,就是身体脸上烂了,要不就是怪物,再不就是心肝手脚流一地。最后死了N个人后,要么男女主角都在和怪物斗争中产生了爱情,要么一开始就搞上了。美女们穿的都很sexy。
代表:《木乃伊》,《异形》,《极度深寒》(可能叫这个,将海底怪物吃人的,那个电梯打开,满大厅血肉尸骨的场面很壮观,象屠宰场)《花容劫》(将医生为了给自己毁容女友整容,到处诱捕美女剥脸皮。少儿不宜,里面的女人就没有穿的遮体过,挑逗场景很多。不过剥脸皮的过程很真实)
恐怖效果:恐怖吗?是恶心吧,适合胆子小的MM或者恐怖片入门者和想靠不吃饭减肥的人群。
韩国的没看过,无权评论。总体感觉日本的恐怖片是深层挖掘,看似不经意想想毛骨悚然式的,商业气息小。港片,是浮于表面的恐怖,看重票房,为了恐怖而恐怖。
|
|